真空加工需要在特定的无空气环境中进行,这要求使用复杂且昂贵的设备。为什么会有这种需求呢?主要有两个原因。
1. 空气的成分
空气主要由氮气(约78%)、氧气(约21%)和氩气(约1%)组成。其中,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,不会自发反应,常用于焊接等工艺中提供保护气氛。而氮气和氧气是反应性气体,容易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,形成氮化物或氧化物。比如,在高温下蒸发金属材料时,金属蒸汽可能与氧气反应,导致氧化。
以铝镀膜为例,铝在空气中容易氧化,如果我们试图将铝蒸汽沉积在基材上,结果可能得到氧化铝,而非纯铝膜。
虽然我们可以在惰性气氛中工作(如氩气、氦气等),但真空环境往往能更好地防止不必要的化学反应。
2. 物质传输
在真空环境中,物质以气相形式从源头流向基材。当我们想要沉积材料时,原子或分子必须通过一定路径到达基材。如果这条路径在大气压下,气体颗粒会阻碍物质的流动,降低沉积效率。就像在人群中行走一样,空间越狭小,越难到达目的地。
同时,物质与基材的粘附力也会受到大气压力的影响。降低工作压力可以提高沉积效率,就像在空旷的环境中射箭更容易命中目标。
真空的压力范围
“完美真空”是无法实现的,通常我们关注的是接近真空的状态。在某些高端应用中,如大型强子对撞机(LHC),所需的真空度可以达到10^-10到10^-11 mbar。在一般工业应用(如热蒸发、溅射等)中,工作压力通常在10^-2到10^-6 mbar之间。
总之,真空加工提供了一个可控的环境,能够有效防止化学反应,提高物质沉积的效率,从而确保薄膜的质量和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