靶材中毒指的是靶材发生了反应,成分发生了变化。例如,在TiN的沉积过程中,钛靶与氮气反应生成TiN。过程完成后,钛靶的表面会形成一层TiN,这种现象被称为靶材中毒。
靶材中毒的表现
靶电压异常:靶材的电压长时间无法达到正常值,处于低电压状态,并伴随有电弧放电。通常,磁控溅射的靶电压在400V-600V之间;当靶材中毒时,电压会显著下降。金属靶与化合物靶的溅射速率不同,通常金属靶的溅射系数高于化合物靶,因此靶材中毒后溅射速率较低。
靶材表面变化:靶材表面出现白色附着物或密集的针状灰色放电痕迹,可能形成氧化物或氮化物。
靶材中毒的根本原因
靶材中毒主要是因为介质合成速度大于溅射速度,导致导电靶材失去导电性,表面形成一层绝缘膜。当正离子到达阴极靶表面时,由于绝缘层的屏障,它们无法直接进入靶材表面,容易引发冷场电弧放电,进而影响溅射过程。在实际使用中,只有有效提高击穿电压的强度,靶材才能正常工作。
靶材中毒的直接原因
靶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,导致表面形成氧化物,例如铝的氧化物。
不适用的溅射电源,例如直流溅射容易导致锆氮化物(ZrN)中毒。
处理不当,靶材在溅射后未能充分冷却或膨胀,可能导致中毒。
冷却水故障,导致靶材在高温下与其他气体反应,产生更厚的化合物,这在常见金属靶中尤其明显。
真空室泄漏或漏水,导致室内有挥发成分。如果没有充入氩气,空气或其他气体可能会进入,从而导致中毒。这些成分与靶材反应,形成覆盖在靶材表面的黑色物质,影响薄膜形成速度。
解决靶材中毒的方法
确保真空室不泄漏,清洁内部,去除挥发成分等,以防靶材中毒。
使用中频电源或射频电源,而非直流电源。
采取减少反应气体量、增加溅射功率、清理靶材上的污染物(尤其是油)、选择具有良好真空性能的防尘电弧罩等方法,可以有效防止靶材中毒的发生。
保持靶材表面清洁并维持高抽气速度,可以解决中毒问题。
通过中级源或射频源对靶材进行一到两个小时的处理,恢复靶材的性能。随后可用砂纸对靶材进行打磨。